馬斯克以「第一性原理」的思維模式來思考SpaceX的發展,並挑戰了太空產業所謂專家及常識所持的高昂成本及模式。在拆解成本結構後,著手於優化所有可能的部分(以火箭為例,除了必須材料2%外的98%,如此巨大的優化空間也使得這件事更顯得可行),成功達成了行業內想像外的水準,降低了近10倍的生產成本。
Tesla電動車創新也是一個經典的範例,馬斯克曾經在受訪影片中提到自身的實際案例,他在開發 Tesla 電動車時,就曾聽聞許多專家覺得電動車是不可能普及的,因為電動車的電池成本幾乎無法降低,而在電池昂貴的情況下,想要將電動車優化、降價及普及,在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但馬斯克卻不認同,在特斯拉新電池的開發階段,他將電池組本身所構成的物質進行拆解成最基礎的材料如碳、鎳、鋁等,重新理解電池製造的「基本事實」為何,並以此推演出可優化的環節如製造成本、關稅、人力配置等,並建立全新的供應鏈及自董化生產設計。
在本質的面前,與他人比較是沒有意義的,就如同在交通運輸的創新上,在汽車發明前,所有運輸行業的專家翹楚僅會聚焦於培育跑得最快的馬匹,而無法想到蒸汽動力的機械有一天能發展成每小時數百公里的跑車,遠遠超過馬匹的極限,甚至帶領人類前進太空。但要提出社會及產業內的創新解決方案,表示並沒有太多前人經驗或實際案例供參考,也不會立刻擁有支持與理解。也因此我們需要擁有大量快跨領域的知識來建構地基,來提供創新所需的養分。閱讀是目前公認最快速有效的方式,包括巴菲特、比爾蓋茲、馬斯克等人都有固定大量閱讀跨領域知識的習慣。
在現代社會中,有太多的快速教戰手冊、競爭分析、數據比較等等華麗的工具,但以第一性原理的思維來思考,如此的理所當然且懶惰的從眾行為,可能限制了許多人擁有但擱置一旁的創造力。
在達成目標的路上,回歸問題本質或許才是啟動的第一步。